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云岭学者”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干细胞协会理事
一、受教育及工作经历 Education and Working Experience
1995年-1999年,西南大学,本科
1999年-2002年,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2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05年6月-2006年10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6年10月-2011年11月,美国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博士后研究
2011年12月-,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14年11月-,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
二、主要研究方向 Research Interests
三、学术贡献 Academic Contribution
围绕灵长类胚胎发育和干细胞多能性,首次建立了人囊胚的三维体外延长培养体系,将人胚胎在体外培养到原条阶段,绘制了原肠前人胚胎的形态和分子发育图谱,为早期胚胎发育和干细胞再生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新的研究平台;首次建立了猴全能胚胎干细胞系,获得世界首例嵌合猴,系统研究并揭示了灵长类干细胞的嵌合机制,完善了灵长类干细胞多能性的重理论,为灵长类干细胞多能性及组织器官再生研究和应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揭示特异调控灵长类大脑发育的新机制;建立了一套具有知识产权的干细胞高效分离、培养、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扩增、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体内再生等体系,为疾病研究、细胞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种子细胞,促进干细胞的再生研究;利用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疾病和脊髓损伤的临床前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促进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推动了干细胞转化应用。特别是利用灵长类动物帕金森疾病模型,经过长达5年的实验证明了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体现了在帕金森临床治疗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为帕金森疾病的细胞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果正在转化中。
近几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 Stem Cell、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Stem Cells Reports、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被 Cell、Nature、Cell Stem Cell等国际一流杂志引用。
四、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Research Projects and Grants
五、代表性论文:Publications
六、获奖情况:Awards
1. 《灵长类干细胞的多能性、分化和再生机制》第一完成人获云南省2021年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 2008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灵长类核移植与干细胞的研究。
3. 2015年获得中国细胞协会干细胞学会授予的“干细胞青年研究员奖”
4. 2018年获得“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5. 2020年获得中国细胞协会干细胞学会授予的“干细胞研究创新奖”
6. 2020年获得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云岭学者”
7. 2020年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8. 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
9. 春城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七、专利:Patents
八、实验室主要成员:Members
艾宗勇
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董娥
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博士后:朱小庆,尹宇,熊柳林,蔡泓志,牛宝华
研发人员:赵淑梅、冯春、李俊、贺晶晶、陈衍颖、栗楠、王思乐、段逵
欢迎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报考实验室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实验室围绕干细胞多能性和器官再生,常年招聘博士后\副教授或副研究员
要求:
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有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干细胞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细胞培养或动物模型工作经验;
具有较好的研究背景,并在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较好的研究论文;
具有独立研究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善于交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待遇:
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在“人才特区”框架内给予灵活的考评机制,淡化年度定量考核,根据工作阶段性进展及工作潜力给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25-50万/年)。
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原工资基础上,可以额外申请“人才特区”优秀博士后津贴5-10万元/年(稳定支持2-3年);
工作业绩突岀者,出站后可通过岗位评审程序聘为昆明理工大学在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