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红土”生命科学前沿青年论坛邀请函

· 新闻
broken image

“我们从何而来,将向何去”这既是哲学的终极之问,也是生命科学的核心问题。一个有功能的生命个体是如何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界定包括我们人在内的诸多特征是如何进化而来?不同功能的细胞是怎样在相同的基因组行使不同的功能?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发育过程,进化发育的研究不仅能揭示不同表型起源和进化的分子机理, 也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发育和疾病的机制。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机体对遗传信息的差异性读取,即如何在时空上实现精准的转录调控以及这些改变如何赋予物种新的特征。

本届论坛将围绕进化发育和转录调控,邀请10余位相关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于金秋十月齐聚红土地,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Deciphering the Sense of Life

会议日程

主题:进化发育和转录调控 

时间:2019年10月21日-22日 

地点: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 后勤楼一号报告厅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主持人简介

陈凯-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毕业于美国Stowers Institute,先后在Stowers Institute和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现任职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长期从事胚胎发育的功能基因组和转录调控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几年,陈凯博士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和经典胚胎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脊索动物中枢神经和神经脊发育的转录调控网络和进化起源,揭示了神经脊和神经板的共同进化起源,提出脊椎动物端脑调控网络的进化起源。先后在Nature、eLife和Genes Dev.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特邀嘉宾简介

Mike Levine-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整合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1976年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遗传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2年-1983年,在瑞士巴塞尔做博士后,与比尔·麦金尼斯(Bill McGinnis)共同发现了同源盒基因(Hox gene)。199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分子生物学奖;2009年,获得了耶鲁大学威尔伯•克罗斯奖;2015年获得了发展生物学学会颁发的EG康克林奖。曾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遗传学教授(自1996年起),2012年起担任校长生物顾问委员会主席,2015年7月起担任普林斯顿大学Lewis-Sigler整合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实验室近20-30年主要研究早期果蝇胚胎基因开关机制、脊索动物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了eve基因的非编码调控序列在时空上调节基因开关的分子机制,提出脊椎动物多个重要演化结构的起源新假说。

参会嘉宾简介

董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萨斯国际海洋分子生物学中心做博士后;2010-2014年,受聘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神户发育生物学中心国际特别研究员;2014年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计划”特聘教授。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动物器官形态发生与调控机制研究,以进化节点动物海鞘和模式动物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遗传学、细胞发育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途径开展研究,在器官几何形态调控和稳态维持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 PLoS Biology, eLife, 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Development等领域主流刊物。主持国家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多个项目。

刘晓-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1994年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1997年北京大学西部遗传系硕士学位,2005年Johns Hopkins Medical School生物物理和生物物理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Neil Clarke),2005-2011年,在Stanford University发育生物学系Stuart Kim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Stuart Kim)。2012-2018年,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独立PI,2018年11月起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实验室重点在线虫建立单细胞精度的基因表达图谱,发现基因调控网络的未知属性,并揭示它们在神经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认识神经系统多样性的分子细胞发育基础。近5年来的代表性论文4篇,包括通过C. nigoni基因组分析种间杂交重组抑制的基因组机制(NAR 2018)、揭示两侧对称动物PNS前体细胞的共同起源(PNAS 2017)、BAC文库高通量侧写技术(NAR 2017)、线虫组织特异RNA-seq技术(NAR 2016)。

曾安-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13年底在美国Stowers/HHMI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8月底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实验室以“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为主线,以小鼠、涡虫(planarian)等多种模式生物为抓手,针对干细胞调控和组织器官再生中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涡虫成体多能干细胞为切入点,辅助以哺乳动物干细胞模型为研究体系,结合单细胞功能分析等前沿技术手段,着力开展组织和器官原位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理解组织器官再生的普适性调控机制,将为包括人类多种退行性疾病在内的重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在cell、Journal of Cell 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Genomics Data、Mol Cell Biol、Cel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杨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动物进化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在内的国家级、部省级、横向课题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超过50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ystematic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著名或主流SCI刊物发表通讯作者论文近约90篇。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暨生物进化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物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兽类学报》副主编及《Scientific Reports》《Integrative Zoology》《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编委。

钱鹏旭-浙江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分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研究表观遗传学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的调控机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报道RNA m6A修饰阅读器蛋白YTHDF2对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与机制;揭示了Dlk1-Gtl2印记基因簇在造血干细胞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功能中的作用和机制;阐明了DNA甲基化和差异甲基化区域在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肿瘤干细胞中的作用和机制;阐明了环境响应性的microRNA分子调控肿瘤干细胞引发的恶性特征的重要表观遗传学机制。目前在Cell Stem Cell, 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 Cancer Research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28篇。获得了美国血液学协会青年学者奖、国际干细胞学会年会优秀摘要奖等个人荣誉。

林承棋-东南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2003年于东南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3 年在美国Stowers 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3 年起任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MCB,A*STAR)青年研究员(独立PI)。2016 年入职东南大学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教授(PI)。现兼任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编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早期胚胎发育及干细胞多能性的转录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发现并鉴定了一个新的超级延伸复合物Super Elongation Complex (SEC)家族(Mol. Cell 2010-年度最佳论文之一;发现SEC-like 3 亚基AFF3 影响印记基因的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染色质局部结构,调控干细胞的命运决定及重编程Genes Dev 2016;Nucleic Acids Res. 2017)。先后承担新加坡国家医学研究理事会(NMRC)转化与临床研究、新加坡卫生部物医药研究理事会(BMRC)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发表SCI 收录论文20 余篇,引用2000 余篇次。

袭荣文-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2002年获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2006年在斯塔瓦斯医学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至今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利用果蝇等模式生物,研究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时的调控机制,从而理解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代表性成果包括干细胞的微环境的解析、干细胞与子细胞之间的反馈调节在组织再生和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及干细胞分化时细胞命运选择的分子机制等。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eLife、Genes & Development、Stem Cell Reports, Development等学术期刊上。目前任F1000成员、F1000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Cell Regeneration杂志编委。入选北京海聚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吴旭东-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9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同年跟随国际知名表观遗传学专家Kristian Helin教授进行研究工作。2014年受聘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卓越PI,目前担任细胞生物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干细胞及肿瘤表观遗传学,探索早期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过程中表观基因组动态变化的分子基础,着力于研究Polycomb家族蛋白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目前已在Mol Cell、Cell Res、Nat Commun、Adv Sci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引用超过1100次,最高单篇引用超过250次;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津市杰青和天津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蒋岚-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中丹学院岗位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长期从事胚胎发育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各有一项代表作,分别发表于Cell和Nature上。博士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吴瑞奖学金等奖励。2018年同时获得美国NIH Pathway to Independence Award (K99/R00)和中组部青年千人资助,后回国建立实验室。在DNA甲基化在早期胚胎和干细胞的遗传和功能(2013,Cell;2014 Gene Dev),组蛋白修饰介导的新型印记基因(2017,Nature; 2018, Gene Dev;2018, Cell Stem Cell),单细胞数据算法开发(2016, Genome Biology; 2017 Cell Reports; 2018 Cell Systems)等方面有丰富的积累。实验室将围绕着“细胞命运决定的表观遗传调控”开展研究,致力于异种胚胎嵌合的器官重建,人类辅助生殖,动物克隆等领域取得基础研究创新和转化应用成果。

高军涛-清华大学副研究员。

2005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美国做博士后,2011年在美国为研究科学家。2012年作为校级引进人才在清华大学任副研究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及973的科研项目。在NAR、Nature、Na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多篇。河南欧美同学会北京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全国一级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应用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评委。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彭荫刚奖学金,2000年获得由IBM 公司支持,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生物信息学工业化研讨班的奖学金, 2006年获得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奖学金,201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奖学金,2015年2月被河南省电视台评为“创业之星”。

李唐亮-杭州师范大学衰老研究所研究员。

2006年4月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2006年5月-2015年8月,于德国Leibniz衰老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on Aging)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9月入职杭州师范大学衰老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长期从事基因组稳定性(Genomic Stability)和转录组质控(mRNA Surveillance)机制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成中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于EMBO J (2015, 2017)、Nucleic Acids Res (2018)、EMBO Rep (2018)等国际主流学术杂志。

李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学术带头人。

2002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Dr. Jerry Workman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助理教授, WA "Tex" Moncrief讲席学者。2017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任生物化学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系主任。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染色质生物学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开始开展癌症表观遗传学的基础及转化型研究。突出的科学贡献主要包括首次发现组蛋白H3K36甲基化调控途径并阐明其分子调控机理,组蛋白变种及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Science,Nature,Cell,Genes & Development和Molecular Cell 等发表40余篇论文。曾获得美国March of Dimes基金会Basil O’Connor Scholar Research Award,宾州州立大学保罗伯格分子生物学奖,Braucher scholarship和 Braddock Graduate Fellowship等荣誉。

梁凯威-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 

2007年和2009年分别取得武汉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Stowers医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16-2018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利用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手段研究遗传变异导致的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和鉴定全新的分子治疗靶标和靶向治疗策略。题组研究方向是遗传变异所导致的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肿瘤中的转录成瘾机制和新靶标鉴定、表观遗传变异在白血病发病和转录成瘾中的功能。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6篇,含2篇Cell和1篇Molecular Cell封面论文),申请美国专利2项。现为美国实验病理学会员,同时担任血液学和肿瘤学多个国际杂志的审稿人。

陈宇鹏-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卓越中心计划PI,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系副主任。

实验室研究方向为转录延伸调控在机体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机制和功能。2015年入选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2019年获得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为中国药理学会肾脏委员会常委,天津市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先后受到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Genes & Development、JBC等国际知名杂志。

胡德庆-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PI,美国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博士后。 

2018年加入天津医科大学,任发育和肿瘤发生表观遗传学研究组组长。长期致力于表观遗传修饰建立的生化机制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早期胚胎发育以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Molecular Cell、Nature Structure &Molecular Biology、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Genes &Development等杂志。至今已在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23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报名方式

本论坛免注册费;交通、食宿自理。 

报名方法: 请将参会信息(包括单位名称、联系电话、Email、参会人数)发至会议邮箱报名即可。 联系人:林老师

电 话:0871-65952802

Email:symposium@lpbr.cn